2015 啟動覺肢

~認證艾揚格瑜珈教學 ~
地點靠近萬壽棒球場(向上路與大進街交叉口)
(台中市西區/南屯區)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帕坦加利祈禱文 Invocation to Lord Patanjali



Invocation to Lord Patanjali
Yogena  cittasya  padena  vacam
malam  sarirasya    ca  vaidyakena
yopakarottam  pravaram  muninam
patanjalim  pranjaliranato'smi
abahu  purusakaram
sankha  cakrasi  dharinam
sahasra  sirasam  svetam
pranamami  patanjalim
Hari Om

<英文釋義>
Let us bow before the noblest of sages Patanjali, who gave yoga for serenity and sanctity of mind, grammar for clarity and purity of speech and medicine for perfection of health. Let us prostrate before Patanjali, an incarnation of Adisesa, whose upper body has a human form, whose arms hold a conch and a disc, and who is crowned by a thousand-headed cobra.
<中文釋義>
讓我們在最崇高的聖哲帕坦加利面前鞠躬,感謝他的瑜珈帶來心靈的淨化、得到內在的平靜;給予語法上的清晰、得到言語的純淨;以及醫藥的科學貢獻,得到身體的健康。
他的上半身是人身形體,一手握著海螺,一手握著火輪,頭上頂著千頭的眼鏡蛇,讓我們在蛇王Adisesa的化身-帕坦加利面前對他俯臥致敬。

Audio chant by B.K.S. Iyengar  線上收聽<請點選此處>。(需配備Media Player)


成為一名靈性修煉者 Be a sadhaka

03 January, 2011. Guruji到訪Rishikesh,在Omkarananda Patanjala Yoga Kendra給在場所有人一場很有深度的演說。我才疏學淺的以目前僅能領略的程度,很粗劣的翻譯給一些沒辦法閱讀原文的人。如果能精通英文的人,還是建議連結到原文網站上去閱讀喔如果在文意上有錯誤也煩請不吝回應指正,謝謝。

文章來源:http://www.iyengaryoga.in/be_a_sadhaka.html
譯者:Yiying Ko
--


你們各位都是靈性修煉者(sadhakas; spiritual adepts),所以不要只是當一個練習者(abhyasis; practitioners),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帕坦加利的瑜珈經1.12,13都是用練習(abhyasa)這個字眼,但那是因為他想要讓人們可以習慣這個主題,但接著他也說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練習者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再更進一步到靈性的層面。一位靈性修煉者需要內在的練習法門(sadhana ; inner practice),外在的練習並不困難,但是要成為靈性修煉者卻需要費大的功夫,去達到內在練習給予我們的東西,而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當我們練習瑜珈,應該要檢視是否帶有覺察力,是否得到透徹的了解。例如:當我看著腳趾頭,應該問自己,看清楚了嗎? 意思是說,即便你看到指甲的形狀或裝飾,你的內在練習都是錯的。這叫做沒有覺察的覺察。所以要成為靈性修煉者,就需要洞察練習(shodhana kriya; searching practice)

內在練習就從洞察練習開始。首先,你必須要找尋什麼是應該要覺察的,你必須要看到並發現每一個覺察到的部分,是否真的是用意念與智慧去覺察的。沒有智慧,就稱不上是內在練習。醫學上說人體有16,000公里長的神經分布在人體,這我不相信,因為他們說血管約有96,000公里。皮膚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是神經的末端,因此,假如有96,000公里長的血管,那麼必定也會有96,000公里長的神經中樞系統,不可能較短,假如較短,那表示是短路,那就是疾病。神經短路意味著疾病。

所以當我們練習,我們必須用一個開放的心來思考。哪裡是我專注的地方,哪裡不是? 哪裡是我覺察到的,哪裡沒有? 應該要覺察到身體末梢的地方,但意念沒有界限,同樣的,自性(Self)的邊界是身體。身體的主宰(Shariri; master of the body)是靈魂,而身體(sharira; the body)是靈魂的廟宇。靈魂必須看清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讓自性可以安適在細胞中。這就是所謂的洞察練習。

假如洞察練習沒有效果,那麼下一步就要做淨化練習(shoshana kriya; cleansing practice),是什麼原因使身體失去了自性與智慧,該如何做來清理身體的雜質,讓自性可以在身體內毫無阻礙的流動。

接下來就是美化練習(shobhana kriya; beautifying practice),當洞察練習與淨化練習結合,意念就會變得正面而祥和。但請不要只是認為心很祥和,而要讓身體的每個部份都祥和,甚至每個皮膚毛孔都要感到祥和。這就是所謂的美化練習。如此,自性所及最末端的地方都可以達到正面與祥和的狀態。

接下來的狀態就是平靜練習(shamana kriya; pacifying practic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攤屍式或三摩地。攤屍式與三摩地的狀態是相同的。不要認為攤屍式只是躺下來,而是要觀察到自己的意念如同水的狀態,要在當中尋求平靜無波,所以攤屍式是讓自性能很平靜的存在於身體裡,即使身體有很多緊張,也能安適。這就是我所謂的內在練習法門(sadhana.)

所以請在練習時觀察並自問,我是否覺察到所有的部分? 例如頭倒立時,是否覺察到自己是作用大腳趾而不是小腳趾? 你可以說所有腳趾都作用嗎? 這就是沒有覺知的內在練習,沒有智慧的練習。再來看肩立式,是作用小腳趾而不是大腳趾。 所有體味法都不同,但我們不知道差別在哪裡。所以只跟從意念或身體的指令,不是真正的靈性修煉。你可以稱它為體能運動。但如果開始產生覺知,自然就會引領自己走上靈性道路。 對我而言體位法是祈禱,因為我已經完全融入它。當我已經融會貫通,我是在投射(bhavana; reflection),而不是在做。投射的意思是你已經從動作者的角色變成一位觀察者。我的身體在做動作,但我的自性在觀察。如果你用這種方式練習,你將經驗到全然不同的轉化。

你們現在做的都很好,但不要滿足於此。把所做的視為一種激勵,在體內激發你們的智慧。智慧要在每分每秒鐘去激起,不要讓智慧睡著。讓智慧從皮膚表層到自性,從自性到表層,能合而為一。這種連結合一(union)就是瑜珈。不管你們現在處在什麼練習階段,你們都將可達到那個境界。

比方說,我們都在談論外在(bahiranga)、內在(antaranga)與最深層(antaratma)的靈性練習,但有多少人知道在瑜珈八支當中第一支,持戒(yama),包含非暴力(ahimsa)真實(satya)不偷盜(steya)節制(brahmacharya)不貪婪(parigrahaa yamaah)其中不傷害與真實是屬於外在的。因為暴力與說謊只有當你跟別人接觸時才會發生。如果只有獨自一人,就不會發生。
不偷盜與節制是內在的部分。這兩者是個別的,沒有目標對象,只在於自己。因此內在淨化是很重要的。然後不貪婪是最深層的。只有非暴力與真實是與外在連結,其他的都只有跟人的內心連結。同樣地,精進(niyama)當中的純淨(shauca)、知足(santosha)是外在的,刻苦修行(tapas)與研習真我(svadhyaya; self-study)是內在的。對神的敬仰奉獻( Ishvara pranidhana)則是最深層的。

同樣地,談論到體位法,你們都說要舒服的做體位法,這是不對的。瑜珈經2.46提到體位法是一種全然穩定、舒適的姿勢(sthira-sukham asanam),你們必須要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讀這句話。瑜珈經2.47說能在展現體位法時達到不費力的費力時,才能達到完美,也才能夠達到無上存在的境界(Prayatna-shaithilya-ananta-samaapattibhyaam)。所以你們要持續盡最大的努力,來達到那個平靜的無上境界。這是外在的方法。

瑜珈經2.48接著說道,之後靈性修煉者就不會受到二元性的干擾(Tato dvandva-anabhighatah),這是提到內在的方法。當我在做體位法或調息法,我的意念不會動搖、波動。從瑜珈經2.46這句話體位法是一種全然穩定、舒適的姿勢來引述,就知道應該用不同方式解讀這句話,這樣意念才會在一種平穩,祥和的狀態。當身與心都達到平靜的狀態,就不會再有波動了。這是最深層的靈性修煉。

調息法也相似,我可以再繼續解釋下去,甚至禪定(dhyana),都可以區別外在跟內在。比方說帕坦加利在瑜珈經3.4,7稱專注(dharana)、禪定(dhyana)、三摩地(Samadhi)是內在整合(antaranga samyama)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外在整合(bahiranga samyama)

所以持戒、精進,是增進品德。體位法、調息法與收攝,是連結瑜珈的科學。因為科學研究只能在這個部分被執行。不要相信可以用科學去研究禪定,要能夠通徹了解一個已經進入三摩地狀態的人是不可能的。而體位法、調息法與收攝這些外在的整合則有可能用科學方式來研究。

這就是為什麼瑜珈結合藝術,科學與哲學。持戒與精進是一門藝術,體位法、調息法與收攝是一門科學,而禪定與三摩地是一門哲學。

接下來你們要了解人體分為肉體層(annamaya kosha; skeleto-muscular body)、生理層(pranamaya kosha; physiological or vital body)、心理層(manomaya kosha; mental body)智性層(vijnanamaya kosha; discriminative intellectual body)以及喜悅的靈性層(anandamaya kosha; blissful body),這是包裹靈魂的五個層面。在中間的心理層是由火元素(Tejas tattva)形成,地(prithivi tattva)與水(ap-tattva)元素在一邊,而風(vayu tattva)與乙太(akasha tattva)元素則在另一邊,由心理層主控兩邊。所以當我們在練習時,要從心理層去衡量這四種元素的平衡。讓粗顯元素的地與水,以及精細元素的風與乙太達到平衡。若在練習中達到平衡,你們將經驗到一種合一的狀態,引領靈魂走向自由之門。

靈性層並不是靈魂的住所,事實上,它是意識(chittamaya kosha)的住所,然後是法體層(dharmamaya kosha),接著才是靈魂的住所(atmakosha)。所以應該有七層,即便我們只知道五層。

當意識平靜,就可以安適於它的住所。瑜珈經1.2提及抑制意識的波動就是瑜珈(Yogash-chitta-vritti-nirodhah),接著瑜珈經1.3說真我安居在純潔的本性中。這就是靈性層,但它還是屬於心智層,而不是靈魂層。

panchabhautika sharira是指由五種元素組成的身體,所以由乙太元素組成的靈性體還隸屬於這種身體,而靈魂就不包含在panchabhautika sharira之下,所以有七層,就有七種意識狀態。
要知道最後兩層是無法由五種元素做任何改變的,那是所謂的宇宙真我的知識(atma-jnana; knowledge of the Soul),當宇宙真我的知識與身體知識結合時,或簡言之,當本能與直覺結合,這就是瑜珈。

本能只會靈光閃現,但你不知道它何時發生,如果你們保持警覺,本能就會點燃靈魂之火,在那之前它不會允許靈魂之火被點亮。所以請警覺宇宙的物原本質(Prakriti; nature)何時會突然出現,我們稱之為地之母(Devi, Kundalini; 神性的力量)根據帕坦加利,kundalini就是宇宙的物原本質。

因此,本能來自宇宙的本質,而本能要靠自性來獲取,自性則必須要好好的利用它。瑜珈經2.23提及知覺者與被知覺者結合,是要讓知覺者找到宇宙真我本質(sva-svaami-shaktyoh svarupopalabdhihetuh samyogah)

即便到今日,我仍然每天練習六小時。記住,我完全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瑜珈士(yogi)。我站在這裡,就像火,意念是火元素(tejas tattva),火一直在我體內持續的燃燒著。持續的練習,帶著愛努力,在失敗中微笑。不要覺得孤獨或沮喪,接受失敗,把它視為另外一個促使你達到想要的境界的契機。所以在失敗中微笑,在成功中哭泣。不要視成功為一蹴可幾。


B.K.S Iyengar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艾揚格瑜珈能吸引大眾嗎?

翻譯自 Can Iyengar yoga attract the masses?
文章來源: http://yogaspy.com/2013/07/08/can-iyengar-yoga-attract-the-masses/
譯者:Yiying Ko

--

艾揚格瑜珈能吸引大眾嗎?

一位朋友最近在溫哥華一家混合各種派別的大型瑜珈館嘗試了一些課,她本身主要練習的是艾揚格瑜珈,但她只是好奇想看看那裡有什麼。她發現教學品質非常的不同,對於有一大群的學生也感到訝異。

一班有多少人?” 我問。
至少30, 或者40” 她說,而且當我們要離開教室時,外頭排隊等待上下一堂課的人也差不多有這麼多。

我不驚訝,在我的經驗中,也曾在大型會館上過一堂超過60人的課,考量可能的耗損率,這些會館肯定必須持續吸引很多新會員加入的。

姑且不論艾揚格瑜珈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相對上它的成長就很緩慢,當然,一位知名的艾揚格老師,尤其是那些舉辦工作坊的,肯定可以吸引一大群人。但是大多當地的老師,幾乎很少看到能超過30人以上周而復始的排隊等著上課。(我並不是在倡導大班課,我只是著眼在受歡迎度,需求以及收入面。

為什麼艾揚格瑜珈不能吸引大眾?

有一些觀察:

不是運動 我的一位學生說她的朋友不選擇艾揚格瑜珈的原因是因為它不是運動,現代的瑜珈常被視為運動,流汗越多越好。然而艾揚格瑜珈很費勁且包含一些吃力的姿勢(見瑜珈之光),通常一堂課的步調不快,也不像有氧運動那樣。

概念性的學習艾揚格瑜珈的口令著重在概念性學習,學生學習動作(action)”是要套用在所有已經學過的體式或其他體式,或說所有體式。回家練習某種程度上是被預期要做的。在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希望可以重複動作而不是再進展下去(我還沒做到啊!),但老師已經把重點轉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就要看學生是不是會回家獨自練習把概念搞懂。

準備就緒我遇過一位年輕女性她六年前練習艾揚格瑜珈,之後她試了在她附近大學的哈達瑜珈之後,轉而擁抱這種較隨性,較不嚴格的方法,甚至在大學完成師資培訓。然而最近,她開始理解感激之前艾揚格老師的一些話,於是又重新回來學習艾揚格瑜珈。必須要準備好才能奉行這個方法的紀律與訓練。

時間的承諾 一堂艾揚格課通常都是1.5~2小時,單堂課是被允許的,但是慢慢的規律的接續課程(一系列/一期)是被預期的。一期通常就像在學校,約10~14周的時間,對於那些隨性,傾向不定期隨機上各式各樣課的學生,這種對時間的承諾就會好像永無止日。

金錢的投入 付一系列或一期課程的學費無可避免會高於那種可以無限制上課的月費制(pass)。如果一周上三堂或更多的課,對於花$100元買月費制(monthly pass)是相當經濟實惠的,但這在艾揚格瑜珈並不尋常。

豪華的設備對於某些會館有豪華的設備,甚至有桑拿或休息室等舒適環境,這些都是相當吸引人的。然而,我曾見過一個空間很寬敞的艾揚格教室,卻什麼豪華設備也沒有。(:我曾經有個很棒的瑜珈經驗,是發生在柏克萊大學的籃球場上,雖然那對我現在而言場地真的太過簡陋,但我還是傾向簡約的空間。)

人口統計 我知道我太一概而論了,但是在大型會館裡,大部分的學生都很年輕而且相對的身材姣好,反之,艾揚格瑜珈課包含各種體型,各種年紀的人。20歲的人會尋找同樣大約20歲的族群嗎? 他們會聚集在某特定的場合,就因為他們的同儕也都這麼做? 據我所知,如果有年輕人跟媽媽去上過一次艾揚格瑜珈課,下次就會轉而加入他們朋友的熱瑜珈課。

程度 艾揚格瑜珈是簡單還是困難”? (我的天阿,很分歧的評價!) 事實上,艾揚格瑜珈可以兩種都是,老師可以對那些身體有狀況的人,讓他們安全進行體式(使瑜珈變得簡單”),也可以對那些身體靈活的人給出嚴格的指令(使瑜珈變”)。如果人們都能了解艾揚格瑜珈的方法其實是很個人化的,或許就會減少很多誤解。

靈性憾動(Spiritual Vibe)” 有些老師讀一些語句,然後談論瑜珈(yoga talk),那些渴求心靈滋潤的人就信服了。這些人或許在艾揚格瑜珈課中找不到這些東西,而且一開始還會覺得很技術性(technical),一點都不靈性。尤其在初學者的課中,老師通常都不會談論到經典或哲學,他們也不會使用像這些詞彙融化你的心你是美麗的。學生們必須要在當中鑽研一段時間才能挖掘真正的靈性。

如果艾揚格瑜珈要能吸引大眾,必須改變嗎? 或許,但應該嗎?

有一次,有個學生這一年來都很規律的上我的課,之後她感謝我,但也承認她很想念串流瑜珈(Flow yoga),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其實也可以教她一些比較動態的動作編排(sequence),畢竟在我自己的練習中,我也幾乎每天都有練習拜日式。但之後我堅定,絕對不能根據學生想要的來教,而是必須要教對這些學生最有助益的。以她的例子來說,偶爾的動作串流是可以的,但她需要的是花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根基上下功夫。


所以,如果艾揚格瑜珈有任何需要調整,也是因為效用(effective),而不是因為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