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啟動覺肢

~認證艾揚格瑜珈教學 ~
地點靠近萬壽棒球場(向上路與大進街交叉口)
(台中市西區/南屯區)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學院日記 2015/09/09


這一期Yoga Rahasya(學院出版的季刊)有一篇Geeta S. Iyengar的文章,是今年國際瑜珈節時公開演說的內容,Geetaji說:

"不要只為了想知道什麼是艾揚格瑜珈而來上艾揚格瑜珈課。一年內,你不會知道什麼是艾揚格瑜珈。別說他的瑜珈了,這時間也不足以了解艾揚格這個人。一年是不夠的。要閱讀他所有的書,才能知道他所曾經歷過的,他對瑜珈的認知想法,以及他如何為瑜珈各個層面開啟光亮。"




今天在閱讀Iyengar: His life and work這本書時,更感觸Geetaji這段話深入的意涵。這本書第一部分講述艾揚格大師的生平,主要著墨在艾揚格大師還沒到歐洲教學之前的人生歷程,所經歷過的磨難與艱苦,這部分的故事在書出版之前,鮮為人知。
事實上在沒看書之前,我也只大概知道在那還沒有所謂”瑜珈老師”的時代,Guruji要背負家庭責任、經濟上的窮困,社會對他還未認同的輕視眼光,卻仍堅持瑜珈的練習。(傳統印度社會對於Yogi有其刻板印象,甚至認為yogi要有鬍子,有其宗教意味的髮型與穿著傳統特定服飾)

但心裡總會默默想說,那個時代的印度,誰不窮苦呢?

Guruji17歲就開始教學,即使他到處為自己爭取機會,到處展示他完美的體位法來引起大家的興趣,卻仍常遭誤解或拒絕,始終無法在基本生存上取得平衡。在那時食物相當低廉,卻常兩三天才只能吃到一盤米飯,更多時候可能只有一杯茶,或喝水裹腹。此時不只身體上遭受苦難,還有心理上對瑜珈這條路的挫敗感到沮喪與焦慮。
書上描述 "然而,內在的聲音促使我堅持,繼續下去。有時,我會哭泣,連上天都已遺忘了我。現在回頭來看,這似乎是繁盛的黎明來臨前最黑暗的時刻。我堅持著意念,繼續堅守練習,慢慢的上天開始降臨恩典於我,而我的心念也轉而向內(turn inward)。

有了在最低潮時期的頓悟之後,Guruji花更多時間在練習上,並決定不再向外去乞求教學機會或推薦,他的信念變得更加強壯,一切交由上天來安排他的瑜珈之途。

艾揚格大師的名言 "The body is my temple and the Asanas are my prayers"
(身體是我的廟宇,體位法是我的祈禱)
此時再次讀到這句話,感觸變得特別強烈。

在艾揚格大師的逝世周年紀念會上,他的女兒Geetaji與孫女Abhijata在演說中,提到許多Guruji生活上的小故事,流露出非常濃厚的思念之情。在Geetaji上課時,也多次陳述Guruji以前上課的狀況,時刻都能感受到對Guruji的懷念。Geetaji說:「當我提到Guruji時,不是以一個父親跟女兒的關係在說,而是上師與弟子的關係。因為只有我以弟子謙卑的面對他時他才會教導我,解答我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身為Guruji的學生/弟子,我們必須要尊重這樣的關係並繼續下去,讓Guruji的智慧能傳承延續到下一代,因為他們見不到他本人了,他們將不會知道艾揚格是誰,他的瑜珈是什麼,他的教學是怎麼樣的。我們要把那樣程度的艾揚格透過教與做的過程讓以後的人還能見到。」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瞥見─ Ellora Cave 2015/09/06


搭上早晨7:30的公車,花了近六小時才到Aurangbad,頭昏腦脹的,吃個午餐尋找住宿點,又折騰了近兩小時。想不到公車站附近的旅館竟然全都客滿。那些掛著大大招牌只要3~400Rs還有AC的房間,都是只保留給印度人的嗎? 結果最後竟只能找到1000RSNON AC雙人房,而且還很老舊,唯一優點是距離公車站近,方便。




3點多搭上往Ellora的公車,約50分鐘後被告知要下車了,不過離Ellora Cave還要兩公里,已經420分,而且在半路突然風聲鶴唳、風雲變色(真的像電影裡的特效),變天。心裡不免滴咕著盤算錯誤,不僅時間上有些晚了,而且以為3~4點過後比較不熱的,沒想到天氣從艷陽天驟變成陰雨天。這下可好,都已經大老遠到這,沒退路了。LP上寫開放時間到黃昏,至少天黑前還有很足夠時間可以走,結果買票時被告知6點關門!晴~天~霹~靂~!!!
 
意思就是我們只剩一個小時又十分鐘。偏偏這時一群天真無邪的印度小妹妹們包圍過來要求合照,一台接一台……~~~
“Quick, quick, I have no time” 突然好像回到Iyengar的課堂上…….

大門直直走進去後,立刻看到一個雄偉的石雕建築,非常令人驚嘆。Ellora一共有34Cave,賣票的大叔說如果時間不夠,去看最重要的No.16就好。這石牆上就標示著No.16.。
很好,至少最重要的就在眼前。



的確令人讚嘆阿~~





正當仰望著,張嘴驚呼時,大雷雨就這麼啪啦啪拉打下來了…..


於是,石窟發揮其最實用之功能,躲雨。
接著,就啪啦啪啦的下到將近6點。

至少,可以不用淋雨的漫步走出大門,搭上車離開。

(照片: 大雨讓階梯有如瀑布般)

只能說,慶幸還有看到Ellora石窟最重要的部分。
只能說,今天實實在在的體會了一番無常。










Ellora Cave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個石窟歷經五個世紀,結合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不同世代的雕刻而成,當中也透露出宗教在印度的起落。這當中最雄偉的No.16. Kailash temple,供奉Shiva(濕婆神),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岩石鑿成的石雕建築,動用7000多名勞力,費時150年才完成。



 (神廟內的Shiva Linga)

這趟長涂跋涉的"瞥見"石窟之旅,在遇到一群和人類當好朋友的黑臉猴子中結束。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學院日記 2015/09/04


艾揚格瑜珈是以使用輔具出名的一種練習方式,不過在學院上課這一個多月來,除了肩立式,非常非常少使用輔具,有時連瑜珈墊也被要求拿掉,直接在磨石地板上做。
另外觀摩了幾堂初學者的課,發現老師們會要求不准拿輔具,連磚跟毯子都不行。所以學生們,反而因此得挑戰自己最大的極限來達成動作。
學院的課,在不同程度的課程安排上,是很有組織與方法的。而且學生程度的差別,不完全在於身體可以做到什麼地步,而是在於對自己的身體與體位法動作了解多少。所以即使在比較進階的課,還是會看到不少身體條件不是很好或是僵硬的或年紀很大的,但他們會知道該怎麽做,也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一般人用動作的難度來區分程度,在艾揚格瑜珈是不成立的。就算動作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人,可能只被認定是初學者,因為從體式的呈現,大概可以看出這個人,對身體與動作了解的深度有多少。也因此,回到各自的練習上,就不太會去管別人做什麼,因為練習到某個階段之後,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在練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在動作中,意念在什麼部位。這些是無法被比較,也無法被評判的。
在瑜珈墊上,沒有比較分別,只有面對自己。
也在學習將瑜珈上體悟到的,帶入日常的生活態度。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學院日記 2015/08/29


早上Geetaji有半堂課上呼吸法,在調整完一位女士的坐姿,並結束整個呼吸練習後,她要大家過去看那位女士在坐姿方式調整之後整個身體的改變。(並形容那位女士原本聳肩僵硬的樣子,我們觀察在調整完之後整個肩膀放鬆下沉、胸擴開了。)




Geetaji: 妳現在感覺怎麼樣?
女士: better (好多了)
Geetaji: 就只有一個字,好多了? 好多了,然後呢?
女士停頓了一下,說: quieter (比較平靜)
Geetaji繼續追問: 恩,好,quieter,然後呢? 妳覺得好多了,然後比較平靜,然後呢?
女士又想了好一會,說: Nadi(氣脈)打開了….
Geetaji: ~~Nadi is a big word…..(意指Nadi這個字背後學問很大阿~)
如果妳說妳氣脈打開了,那是妳的頭腦在講這句話,不是妳的親身感受講出來來,所以打開,打開什麼了?
女士又停頓了一會: 打開肋間肌,打開胸腔
Geetaji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對,是妳的胸腔打開了。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艾揚格瑜珈所要求的精準與實際。感覺很好、感覺舒服、感覺痛、感覺………,這些都只是表層粗淺的感受,然後呢? 是否有更細微覺知到自己身體發生了什麼? 而且是真正經驗到的覺知,還是腦袋製造出來的覺知?


當然後來Geetaji在最後大休息時,有再次提到所謂達到nadi的條件與境界。但這部分因為很深奧,我的腦袋理解有限,就不在此誤述了。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學院日記 2015/08/22


每次上完Geetaji的課,除了學習到體位法練習中隱含很深的學問與知識之外,真的覺得瑜珈這門科學太浩瀚,自己理解的卻只有那麼一點點。
與自己的身體、心連結,真的不容易,瑜珈也不只是在做自己能做到的,在動作序列安排上,在什麼情況下該用什麼方式做,如何達到肢體、生理、心理的alignment,這一切都讓我深深臣服艾揚格家族的智慧。


另外,今天也見識到傳說中的"嚴厲"。
一個西方女士在課堂上出了點問題,Geetaji當眾把她叫到面前問了幾個問題,但可能因為她的回答與態度有些輕率(大家其實搞不太清楚確切發生什麼事),Geetaji當場咆哮要她離開教室,並說,我不是妳的朋友,我是妳的老師,我在教這堂課,記住這點。
之後,情緒立刻恢復正常的繼續上課。

嚴謹與謙卑的態度,不只是對正在授課的老師,對guruji傳承下來的智慧以及瑜珈這門學問表示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與負責。

這是這堂課很大的感觸。感恩一切發生。

後記: 8/28
Geetaji講解薄伽梵歌第15章的課。有一段提到情緒與發脾氣又突然提起把這位學生趕出課堂的事情。Geetaji解釋原來是這位學生有上medical class, 因為她脊椎有問題,但她卻跑來上這堂進階課,她根本不應該做Sirsasan drop back(頭倒立後彎)的,但她卻跟著在那裡做,所以Geetaji很生氣,要她離開。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艾揚格瑜珈輔具的療癒功效


文章擷取自 http://featheredpipe.com/therapeutic-iyengar-yoga/ 
作者是資深艾揚格老師 Marla Apt


這篇文章說明在艾揚格瑜珈系統上,使用輔具的功能,主要有幾點:
1. 支撐: 用來支撐整個身體或是某些特定部位,調整身體不平衡、緊繃或心裡恐懼..等等的情況。
2. 教育: 輔具引導身體的運作,發展對體式動作正確的理解。
3. 方向性: 輔助身體部位能運作至正確方向。
4. 強化動作: 有助提高動作強度,並延長停留時間,更深入體式動作。
5. 放鬆與減輕壓力: 輔具使用對於免疫系統改善有很大幫助,尤其在有輔具支撐下的倒立動作,能停留較長時間,達到相當的功效。

但本文最後一段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輔具被用來做所謂瑜珈療癒工具時,需要非常精準與充足的知識與經驗。需考量患者的年紀、活動力、身體反應度、疼痛力、生理狀態與承受度..等各方面因素。如果錯誤使用輔具,不但達不到功效,反而會造成傷害。

我在普那的艾揚格學院遇見這些來上療癒的人,大多是狀況嚴重的患者,許多是寸步難行需要人攙扶的,看到真正所謂的"治療"(聽說也有心理疾病患者)。不過在這裡,能在療癒課輔助學員的,必須是相當資深的艾揚格老師,光是站在教室後面觀看,也被要求需具備合格老師的資格。可見,在艾揚格系統中,瑜珈療癒是一件非常嚴肅,絲毫不能輕率的領域。

我們平時的瑜珈練習,除了強健身體,也具有身體自癒的效果,所以正確規律的練習下,都可以感受到身體某些病痛或問題得到正向的改變。除非是已經造成身體活動上有很大阻礙或生理、心理上較嚴重的病症,否則實在無須刻意渲染或誇大所謂瑜珈療癒。
因為,在這裡看到瑜珈如何真實地應用在醫療行為上後,會讓人更加謙卑去看待所謂瑜珈療癒。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Astanga Yoga In Day to Day Life (節錄)

Astanga Yoga In Day to Day Life

瑜珈意味著只是在消除外在的身體問題、情緒壓力,或者還有更多呢?

起初我們都是為了身體或情緒問題而開始瑜珈,當我們從中得到舒緩之後,為什麼還要繼續練習? 是為了強化身體? 或是轉化心智? 透過自己的練習,我們觀察並了解身體,某種程度上,也觀照到心智。

最終,瑜珈的目標是照見靈魂(sight of the soul)。從尋道者(seeker)成為觀照者(seer),這是所謂的Atma darshana(atm--靈魂、宇宙真我; darshana--照見)。所以問題在於,我們在強化身體同時,可以將動機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嗎? 真我體現(self-realization)是一個很自然的發展過程,我們沒有必要去尋求atma darshana的境界,如果我們知道已知的身體,那就是sharira darshan(sharira--身體),如果你能覺察到意識的波動並停止它,就了解心智,就是所謂的mano darshana,照見心智。觀照者將很自然的浮現。

我們練習通常都只是",當我們在做的時候帶入觀察、覺察,或許就會改變整個態度,並感受到隱藏於後所要傳達的藝術,開始進行從身、心與靈的轉化。我們必須要學習提升轉化外在身體、心智體與靈性體到另外一個層次,而不只是索求在每日的生活所需。


本文擷取自 Yogapushpanjali一書
作者:B.K.S Iyengar
譯者:Yiying


 IYNAUS

原文:
Is yoga meant only to remove structural disorders and emotional stresses and strains, or has yoga something more to offer?
In the beginning all of us are motivated to get rid of physical or emotional problems. When we get relief from these, why do we continue to practice? Is it just to tone the body, or is it to tune the mind? Through our practices, we gain some sigh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and, to some extent, the sight of the mind also.
Ultimately, the aim of yoga is to have the sigh of the soul – the seeker becoming one with the seer. This is called Atma darshana. So the question becomes, can we transform our lower motivations into higher level ones as we tone our bodies? Self-realization is an automatic process. There is no need to seek in the field of atma darshana. If you know the known, the body, well that is sharira darshana. If you observe the fluctuations and oscillations and stop them, you understand the mind. That is called mano darshana, or sight of the mind. Then the seer comes to the surface automatically.

We normally practice as doers. When we begin to see and observe while doing, we may change our attitudes and feel something hidden expressing as an art. This becomes a sour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to the spiritual. As doers we have to learn to transform the physical body, the mental body, and the spiritual body to another level, not dependent on the day to day needs of life.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五月密集課後的豐收


非常感謝一位善友,總是默默的在遠處帶著對這工作室的祝福。還常收到她寄來意外的驚喜。
這次她傳遞而來對密集課學員的祝福,也讓這次的課程同樣凝聚充滿豐盛的能量。











就在與大家分享朋友寄送過來的祝福後不久,就又發生一件讓我內心感動的事。細節不贅述...
只是連結起在閱讀Swami Yogananda的瑜珈行者自傳這本書時,我總是醉心於在早期印度處處充滿著靈修者與上師的年代,人與人之間不需太多無謂的言語,只要心夠清淨單純,就能洞察一切事物發生的本源。書中描述對於那些修行很高的上師所具有的神通力,在我讀來是那樣自然,就好像曾親身處於那時代見證般,無須大驚小怪。又好像阿凡達電影中,人跟人不需要語言,用心靈感應就可以彼此互通交流。
今天,與一位未曾見過面的人,因彼此的真誠與善意,沒有太多語言說明,就互相接收到想傳遞的訊息,這個善能量的流動,實在太強大。

正好昨晚有位學生在課後,私下分享這段時間練習瑜珈,讓自己覺察到不知不覺戴著的面具,有漸漸在卸除。讓他開始感受到對自己與對別人的真誠。
周圍的善能量,都是因為來到這裡,或是對這工作室給與祝福的所有人共同凝聚而來。
而我,則是最大的受益者。

記錄此刻的感動,為這次五月密集課畫下圓滿的句點。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堅守瑜珈本質


這是2013年在南印Bangalore上課時的照片。Arunji也是艾揚格大師早期弟子之一,資歷深厚。在那上了一個月的常態課,學生幾乎都是附近的居民。這個教室很質樸,第一次進入課堂發現沒人用瑜珈墊還很驚嚇,全部的人就是直接在磨石子地板上或是舖張毯子就開始練習,而且一班時常會擠到20-30人以上,男女比例各半。來的人就是單純享受練習,而且隨便問一個人,都跟著Arunji練了6-8年。


這跟我之前在印度上課的經驗很不同。之前上的課,對象常常是各國的瑜珈好手或瑜珈老師,這裡的學生只是一般上班族跟家庭主婦。也因為這個經驗,讓我回來之後,弄了一個也很簡單的工作室(不過有用瑜珈墊啦~~) 希望讓艾揚格瑜珈,也能傳遞給一般只是想單純練習的大眾,打破目前在台灣艾揚格瑜珈只能是昂貴工作坊形式的概念。

今天剛結束的二日密集課,主題是深入自我練習。第一天早上就花了將近40分鐘,在跟大家談關於覺知的概念,還有瑜珈練習的本質,還有..好像很多....。我突然特別想念起在印度那些年單純練習的時光,要在瑜珈本質已經漸漸走調的大環境中去堅持某些理想老實說非常辛苦,是因為在印度遇見的這些老師對我深刻的影響,讓我能夠在工作室成立至今,始終堅守著內心真正想要推動的瑜珈理念。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多也讓我遇見許多認同且同樣在追尋瑜珈本質的新朋友們~
今天密集課結束後,反而不像往常幾次那樣產生高亢的情緒,而是有種沉澱下來的平靜在心中迴盪。

謝謝每次上天給我的功課與成長。感謝每位來相遇的妳/你。


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The Art of Dying 文章摘錄



The real journey was not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but from agitation to silence; 
from doing everything and achieving nothing, to doing nothing and letting everything occur. 
~Graham Gambie

真正的旅程,不是從這個國家旅行到那個國家,而是從煩亂不安進入寂靜 ; 
不是做了所有事情卻一事無成,而是什麼都不做,靜觀一切發生。